典藏系列,是基于矿标系列之上的典藏版,它的特别,在于优质泥料的稀缺,做工的谨慎,以及每月只能出几把的限量。因为珍稀,所以典藏!
真正的文革紫泥,
如果保留熟泥至今来做壶的,
我想寻遍宜兴,恐怕也无。
所以这里所说的文革紫泥,
并非这批紫泥从六七十年代存放至今,
而是其烧制出来的质地与
当时的部分作品相同或者类似。
(六到八十年代之间)
当然,这款矿料本身也放了一些年头。
这样的矿料在今天的宜兴丁山,也难得一见。
我们先来看几款参考作品。
第一把是北京秋季艺拍上一把寿珍掇球,壶是不是陈寿珍做的,我个人持保留意见。但泥料和包浆都是对的,有早期泥料的特点,也有真正使用过的包浆痕迹。
第二套是嘉禾拍卖13年的一套一条龙(部分),属于比较标准的一厂水平壶式。
第三把是北京嘉禾的一把作品,属于当代艺术家老泥新做。泥料质地也有着属于那个年代的部分特质。
这几款老料的拍卖会作品,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团泥伴生,质地古朴,哑光。
当然只言片语很难形容这种几乎完全靠个人经验的东西,朋友们可以多去看一些老壶,熟能生巧,慢慢就琢磨出道道来
再来看我们新推出的这几款早期矿料作品,
质地无一例外都有着刚刚说到这种共性,
而这种共性,
目前也只有黄龙山的部分矿料会有,
外山料目前能烧到这样的,几乎没有。
这其中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其团山泥的一个共生态,
她不会像调砂一样让你觉得突兀,
也不会像底槽青里绿泥的伴生一样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种共生态,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濡以沫的感觉。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伴生,使得矿料的层次感更为丰富,
也有利于成品的疏松结构与透气性。
这个矿料我自己用下来,
包浆很快,也有独到的利茶性,
相信能让很多壶友有一个良好的上手体验。
【品 名】:掇只
【泥 料】:早期紫泥
【工 艺】:全手工制
【容 量】:250cc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饮茶乎 » 【典藏】早期紫泥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