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鼎盛时期,羊楼洞晋商、粤商、英商、俄商和本地商人云集,人口最多时达4万余人,直接从事茶叶加工的有2万多人,茶庄多达100多家。曾经,中国一半以上的外销茶,都是由此发运出去。
以中华老字号“川”牌青砖茶为代表的湖北青砖茶在两百多年的俄蒙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俄万里茶道上的瑰宝。年出口达到三四十万担。


青砖茶鲜叶采摘后先加工成毛茶,面茶分为杀青—初揉—初晒—复炒—复揉—渥堆—晒干,七道程序;里茶分为杀青—揉捻—渥堆—晒干,四道工序;制成毛茶。毛茶再经筛选、压制、干燥、包装成青砖成品茶。
青砖茶饮用时需将茶砖破碎,可泡可煮,北方高寒地区一般是将破碎的青茶砖,放进特制的水壶中加水煎煮,煮时常放奶、酥油、盐等,茶汁浓香可口,具有清心提神,生津止渴,暖人御寒,化滞利胃,杀菌收敛,治疗腹泻等多种功效,砖茶越陈效果越好。


开泡洗茶,汤色褐黄含红,微尘似雾,甘甜溢出。
第一泡,汤色褐黄含红半蔽,细霏如烟;入口鲜酸,似含青梅;舌面有滞,两腮津溢;瑞草菌芝,辛气还阳;汤过咽喉,立下伏底;稍事腔㬽酥凉,齿隙藏冰。忽觉身汗,不知何来。
第二泡,汤色红褐半透,入口油润稠密,青梅鲜酸;入齿化辛,舌酥龈凉;津存两腮,喉润甘回;汤潜大肠,矢气慢泄。
第三泡,梅酸化辛,辛化清凉;润咸密满,甘甜厚醇;几杯落腹,肚饿肠饥,疏肝理气,腹响咕噜。

第五泡,色泽褐红半透,嗝气频发,腑瘪脏清;气至肢末,身似半轻。
第六泡,汤色还是褐红半透,尘微若霾,似有油出;入口依旧青梅鲜酸,瑞草甘凉,绵柔含涩,若满若空;更觉汗浸毛孔,上下淫淫。
第七泡,色泽不变,茶汤酸鲜收敛,齿酥舌麻,上腔清凉,泉流两颊,至喉甘爽;落腹空空,下达涌泉。
第八泡,茶汤久放,微尘落底,汤似清明,依旧褐红。绵柔厚满,酸鲜辛游;舌尖甘甜,齿腔酥凉,喉中净爽,嗝气连绵。

第十泡,茶汤浸之,色泽变深,橙黄偏红,半透半霏;稍后饮之,温润许多,似浮油米汤,醇和绵柔。
第十一泡,橙黄油亮,温柔酸辛,米糯甜淳,腔滑喉润。
第十二泡,余汁少苦,与甘同在;身热汗微,精饱神足。
第十三泡,色泽淡了,还是橙黄半透。梅酸依旧,鲜爽尚存,甘辛清凉,还有醇厚。

第十五泡,稍浸,汤色已是橙黄清透,油润有厚,质感仍存,润柔酸辛,草甘微微。
只有齿缝冰留,缓缓释放,口中冰辛,久久长在,数时不变。
饮完再煮,汤色橙红朦胧半透,茶汤入口甘润微苦,绵密辛柔,滋味醇和,劲力仍足。


这就是:青梅酸鲜柔肝沥胆,甘草助脾和胃化淤;瑞芝还阳蓄精养神,御寒养命万金不换。青砖独特的内质和口感,及化腻健胃、御寒提神的功效是其它茶类所不能替代的。
赵李桥茶厂的青砖,是前人压砖,子孙品尝;一脉相承,历史勿忘;自然陈放,漫长发酵;年久日深,功效更强。
柔肝养脾心肾畅;
粗枝大叶不自弃,
高寒极北盛一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饮茶乎 » 2019年湖北青砖茶口感、汤色及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