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红茶,产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境内武陵山脉横亘,山高谷深,森林茂盛,溪水潺潺,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且含磷丰富,是世界茶叶“黄金产业带”。
古丈红茶和古丈毛尖一样,有悠久的历史。据《古丈坪厅志》记载明朝中后期,古丈红茶已有限生产。清初,湘茶中的黑茶、红茶逐渐成为边销西北茶市大宗出口商品,古丈红茶也由此开始崛起。清朝中后期,古丈红茶质量、产量均有大幅度提高。
中国民间自古就认为“茶药一体”。红茶性温,擅温中驱寒,暖脾养胃,能化痰、消食、开胃、养心,常用于预防腹泻和中暑。因此,古丈红茶有其最独特古老的加工工艺,早期雏形就是“药茶丸”。相传土司兵勇异地征战,为防止水土不服,随身携带“药茶丸”。“药茶丸”的制法,即是将山上采摘的鲜茶叶,装在衣服口袋里,让茶叶自然萎蔫,然后用手掌反复搓揉,制成颗粒,烘烤即成。迄今当地土家族社巴节,苗族三月三都有给出征士兵加紧赶制“药茶丸”的习俗。
古丈红茶,以古丈中小叶茶树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原料,经手工采摘,按照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其工艺流程为:萎凋-揉捻-发酵-初干(过红锅)-复干-提香。
这是一款2019年早春釆制的古丈小叶种芽茶。成品茶,条索细嫩紧结,自然曲卷,色泽乌润夹金毫,宝光凸显。干嗅,蕊清蜜幽,火焙糖焦,绒细扎鼻,荔枝果熟,鲜酸沁腑,舌底津出。
【第一泡】
汤色橙红油亮润泽,宝光灼灼,毫坠稠面,成环成朵。入口清甜鲜爽,细柔密软,花香果味,咽蜇喉痒,㬽腮清凉,甘润绵长。
【第二泡】
茸浓兰厚,绵稠粘柔,果酸柔嫩,气落腹中,温暖热流,慢慢渗下。
【第三泡】
牙龈酥软,舌暖㬽凉,汤密齿冻,腮满清流,胃气上溢,风出天门。
【第四泡】
汤色依旧橙红油润,晶莹剔透,入口醇和清甜,绵柔厚密,浆果鲜酸,气满一时,汤过腔空,只觉鼻辛腹饱。
【第五泡】
气落双足,涌泉热涌。茶汤绵密稠滑,口凉齿酥,咽喉鲜润,腹暖神宜。
【第六泡】
浸,更觉喉中绵柔鲜酸,润滑清甜,过后即失,只余辛凉不离。
【第七泡】
入口极满,满月印腔,过喉极爽,似球落渊,咕咚声响,吞时刹那甜出,稍瞬即失;嗝气上喷,连绵不断。
【第八泡】
气入心脉,心开意解,胃舒脾畅,三焦气流。
【第九泡】
稍浸,汤色橙黄润油,仍有毫悬。入口兰重蕊香,齿凉㬽麻,舌暖喉润,辛凉久久。
【第十泡】
浸,汤似更绵柔,微涩点苦,甜甘醒脑,腑背蒸腾,体肤汗涌,头湿面润,五心热潮。
【十一泡】
绵密甘鲜,凉入齿龈,甜留喉下,润在口中,神悦心舒。
【十二泡】
蕊气清凉,蕊蜜清甜,柔细绵密,漫漫无间,如岩中滴泉,不知何处来,不知何处去,只留甘凉酥润在腔喉。
【十三泡】
浸,汤色还是浓郁金黄油亮,茶冷后见浑,毫绒密悬。入口还是柔绵润密,先甘后凉,腔冻喉润久存。
【十四泡】
甘甜绵柔细密,汤后满腔满喉果润鲜爽,脉通身热,丹田气足。
【十五泡】
久浸,汤色依然金黄艳润,有微毫显。口中还是甘鲜柔密,腔凉腹热,一贯如始。
叶底嫩柔油润,经典小叶种,叶片脉络清晰,一芽一叶匀整带芽;叶片色泽古铜,径脉褐红,枝嫩无芯,嚼食绵韧少渣。
古丈茶品质优胜,内含物质丰富,口感细腻浑厚,后劲长足,始终的绵柔密细,滑润无间,开头果蜜甘,后面蕊心甜,气柔入络,不知不觉,遍行周体。
此茶可谓:
古丈红茶市间隐,
蕊甜果甘蜜稠凝;
绵柔细密月圆满,
气入经脉遍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