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迈山的古树茶因为其鲜明的兰香和持久的回甘,近几年价格上涨迅速。短短五年左右有跻身于著名茶山的趋势。今天翻到一饼拆开的2014年-干仓-景迈山混采料-生饼,来一泡与大家分享一下口感。
一、干茶看条索
观察干茶条索和叶杆,确实有老嫩不一的感觉,但现在还不明显。冲泡完以后来观察叶底更为好辨认。
这款茶虽是干仓存放,但压在下面三、四年没有经过翻仓,陈化的比正常四年的干仓茶显得更足一点,可能别人拿出去会说五年的茶,但确实只放了三年多。因为选料一般,所以茶饼的墨绿色不是那么明显。
二、干茶闻香
撬入盖碗8克左右。150cc的盖碗杯一般6-8克足够,根据喝茶人数的多少进行调整。三个人6克,五个人8克。我一般喜欢放的足一点,更容易体会味道的变化。
干仓三年多的陈化还放不出陈香的感觉,至少要五年以上才会有。但至少没有杂味。我认为,再好的茶一旦有了杂味,基本就没收藏的意义了。
三、洗茶润茶(3秒)
洗茶这道就可以看出,虽然是生茶,但上来就汤汁浓厚。三年的陈化,汤色也开始从清亮转化为油亮的感觉,只是不明显。
四、泡、饮
1道(3秒)
入口既能感受到景迈山特有的香型,识别性比较强,舌尖上涩味明显,反倒是把苦味给盖住了,显得茶气有点弱。
2道(5秒)
香气慢慢释放的更加明显,舌尖的涩味往舌面延伸,苦味依旧很淡。
3道(5秒)
口腔至上颚感觉兰香明显,舌面涩味化的稍慢。苦底在舌面开始有感觉,喉咙有生津感,但没有形成回甘。
4道(5秒)
经过前几泡的舒展,兰香被比较足的打开。涩味在舌面开始化开,茶气与涩味逐渐平衡,舌底有生津感,喉咙开始回甘。
5道(7秒)
汤色释放到理想状态,香气依旧,舌底生津,喉咙回甘逐渐明显。
6道(8秒)
香气、茶气稳定,苦底和涩味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回甘明显。
7道(8秒)
口感稳定
8道(8秒)
口感没有变化。
9道(10秒)
香气依旧,茶气下降,涩味开始明显于上泡,但整体口感可以。
10道(12秒)
香气基本稳定,舌面的涩味逐步明显,喉咙回甘依旧。
11道(12秒)
香气有所下降,涩味与上泡没有变化,回甘依旧。
12道(15秒)
香气持续,涩味从舌根上返,回甘似乎更明显一点
13道(15秒)
香气下降明显,舌根后返出水的寡薄感,既开始茶水分离。
14道(15秒)
时间闷短了,味道没出来。
15道(35秒)
香气变弱,舌面涩味化不开,但回甘依旧明显。感觉这泡下去就差不多了。
五、看叶底
明显的混采料,配比差不多对半吧。
总结:
1-3泡 喝的是期待,因为香气的原因,喝着对它有种好茶的期待。
4-8泡 喝的是香气,因为涩味化的慢,所以发现期待过高,但整体口感平衡,也不算失望吧。
9-15泡 喝的是回甘,比较持久。
整体:这款茶特点明显,有景迈山特有的兰香,但涩味重,可能是因为混采料,茶气弱,造成压不住涩味,使之在舌面长时间化不开,生津速度一般,回甘较慢,但较持久。这款茶属于中等水平的品质,但特点鲜明,对于大众茶友来说,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如果拿人来形容这款茶,我觉得应该像一个披着纱的少女:3泡前像披着纱,以为是绝世美女;6-8泡揭开纱发现属于青涩的少女,没想象的那么美;喝到最后又发现青涩淳朴虽然不惊世骇俗,但也美的赏心悦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饮茶乎 » 景迈山-2014年-生饼-混采料(干仓)试泡分享